沙漠是地球上面积为广阔的地貌之一,从沙漠的分布看,无论是处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撒哈拉、澳大利亚大沙漠,还是处于内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,抑或处于高大山脉背风坡的阿塔卡马沙漠,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降雨非常稀少,地表生物量也因此非常低,很多沙漠都人迹罕至。
不过,沙漠地区也并非一点雨不下,只要条件合适,比如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,在短时间降雨量较多,很快就会在低洼处聚集很多雨水,一些植物趁着难得的机遇,纷纷在水源周边繁衍起来,形成一个暂时的、生机勃勃的绿洲。
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腹地的塔里木盆地内,由于这里距离海洋非常遥远,再加上周边有众多隆起山脉的阻挡,湿润的水汽很难挺进到这里,所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非标干燥,年降雨量只有十几毫米,是我国为干旱的地区。
但是,就是这样的干旱区域,也发生过洪水肆虐的情况。这不,就在今年的7月份,这里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洪水,淹没了足足300平方公里的土地。按理说,沙漠地区出现洪水,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应该是个好事,毕竟有那么多水来滋润。但是,这种情况的发生,从实质上看是一种极端气象事件,或许在被洪水覆盖区域的周边,会在短时间内形成众多植物“复苏”和疯狂生长的局面,但这确是不可持续的。
一方面,沙漠地区的排水系统基本没有,更缺少地表径流的输送,大量的洪水只能在低洼处积聚,然后靠较长时间来蒸发。在此过程中,沙漠中的可溶盐类物质,会大量溶解在洪水中,后因水的蒸发重新析出,水体的含盐量会越来越高,根本不利于大部分植物的生长。
另一方面,本来沙漠地区的生物量就很少,当有的区域被洪水覆盖,一些植物的种子被洪水冲击和淹没,也根本不具备萌发和繁衍的条件,所以洪水周边区域即使有少量植物出现,生态系统也是脆弱的,当洪水逐渐退去时,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。除非在一些长期受河水汇入、雪山融水或者地下水补给的区域,才会形成绿洲。
塔克拉玛干沙漠之所以会形成沙漠,同时又偶尔会发生洪水,原因都在地形因素。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,有高大的天山、昆仑山、阿尔金山等山脉,这些山脉中如果出现较强降雨,以及形成规模化的冰雪融水,在地形和重力影响下,会有一部分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