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是有这样的疑问:为什么日本建筑起源于中国,并能继承下来,而中国的现代建筑来自欧美,更纠结的是,反而掀起一场仿古建筑的浪潮?
首先要知道的是仿古建筑。古建是指在建筑形式上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,确保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,它的结构、材料和施工技术都反映了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,是现代建筑作品。仿古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采取一定措施以达到木结构效果。
宁夏仿古建筑可以简单地认为以传统元素装饰现代建筑,因此也有人批评它是建筑的虚实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,人们会折服其建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结合。想象一下,原本纯木构的中国古典建筑,在这里,却是用钢筋水泥浇灌的。柱、梁、椽、顶皆如此。毫无疑问,这违背了建筑学关于材料结构真实性的原则。
仅从建筑学的角度,在真善美这一基本价值的统领下,我们就很容易得出结论,即材料的结构、形式都必须反映出材料的本源特性。传统的经典飞檐翼角样式在古代建筑的木构约束下发展完成,应不太适合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现形式。
但在实际工程中,我们一直在使用,而且使用面积较大。这种现象决非偶然。由于我们不能很好地解释建筑的范畴,所以我们暂时跳出了建筑学圈,从更广阔的社会和经济领域来判断这个问题。对整个社会来说,建筑从未占据过目的性的位置。我们建造,从来都是为了支持某些人类活动。房子、娱乐、办公室、纪念品等等,建筑本身并不是目的,她只是用。
在这一点上,建筑应当作为人类活动的附属物,任何有助于实现人类活动的建筑方式,无论其真实与否,都能被采用。归根结底,人类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,虚拟现实技术不断涌现,更打破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固有认识。我个人只是认同科技领域的虚拟现实,并不认同人与人之间的虚拟关系和其他社交活动。但不可否认,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。由此来看,古典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风靡现象就更容易解释了。
建筑
所有有助于人类活动实现的建筑手段,都能被用于建筑的实践活动中。近代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但现代建筑外观却有很大一部分是清水混凝土的表面。或许是因为清水混凝土的技术操作性较难。建筑设计师也开始探索这一领域的技术,并产生了许多实例。不可否认现代建筑,同样不能否定仿古建筑,而应提高其艺术效果。